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日日用品

生活中的用品,每天都要映入我們的眼簾,並充填在生活所及的每一處,同時我們也在這些用品身上留下個人或家庭的生活痕跡。當年歲越長,越珍視這些痕跡,可以想像它們是某人或某家的生活記錄。
透過老鍋具上的焦痕或刷洗痕跡,腦海裡會浮現當家的主婦低頭手作羹湯時專注的剪影;陳舊的鐵壺和陶杯等茶具勾起的是千利休時代淡雅茶席上幽然恬靜的品茶小會,鏽化古老的農具帶領我身心進入田野之中,隨著日出日落自然步調而作息;舉凡竹篩、竹籃、木米桶等天然材質所做成的廚房小物,更帶我穿越時空,看見手作百工心誠意真的精湛工藝……
因為珍視這些使用的生活痕跡,我並不排斥購買二手器具,而下手購入新品時除了斟酌個人喜好程度外,也會儘量以永續使用為考量基礎,我個人認可的永續使用的標準是:一、是全家都喜歡,那麼它才能成為受到珍惜愛用的生活好物。二、材質要安全無毒,安心使用是走向幸福唯一的路。三、耐用年限應該足以延傳下一代或更久,好物必定值得傳承,我期待子孫們能講究生活器物,並從日用好物上流傳專屬我家的生活故事。對我來說,這是最最喜愛的被思念和緬懷的方式了。
試想:在我離世多年後,某個寒冷的冬夜,兒孫一家團圓喝茶話家常,Rich我的兒子對他的妻兒娓娓道來這壺、這杯、和這火桌是在他童年某歲時,和父母出遊時,母親一見鍾情的買下,以及日後每年冬天,它們便成了必然登場的冬季生活道具,父親總要每天顧著這盆火,為妻兒安置一個溫暖的冬,直到寒風轉暖。瞧!這一家說著、聽著、喝著,兒孫不就是好好的懷念了我們一回,呵呵!自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