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們聊起家事,讓我驚覺到一件事:其實我只是看起來很忙,關於家中勞務,我自己一直覺得做得還真不少,因為客觀來看,我睡得少,一天6小時的睡眠就夠啦,我不看電視或追劇,只在睡前和孩子看個約30至50分鐘左右的影集,那麼我把時間花在哪裡,我做些什麼呢?家務上,Arson說吸塵器太重,會傷我的手臂,所以他要做,而且他也做到不讓我有機會插手,盡力保持家中地板潔淨的狀態;我個人不喜歡洗衣、曬衣和摺衣,平常都是父子兩人做好,非不得已才讓我動手;垃圾則是只要出門,Arson就會隨手帶到地下室丟;採買食材、家用品,Arson多半負責接送和提拿,粗重的事物如拆洗鋪整床單父子會搞定。
耶?那我到底在忙什麼?三餐是我張羅的,碗盤是我清洗的,露台多數時候是我照護的,家具灰塵每天擦拭,浴廁除垢約每三天做一次,窗戶玻璃每週擦一回,這是例行家務。其餘時間,我還會做麵包饅頭等早餐主食,順應時令曬醃食材像曬蘿蔔、醃酸白菜、酸筍、酸豆和梅酒等‧‧‧真想不出自己還做了哪些事?
這兩天我一直在想這件事,我糊塗了,我問Arson,Arson也覺得我真的做很多事,而且我做的都是費時耗工的家事,費時耗工這說法,有些解答我的困惑,但我心多生了一層的感激,這一大一小的男子溫柔的配合著太太、媽媽,我不愛做的家事他們會處理,所以,我可以每天都開心的忙在花園、廚房。謝謝二位。
家裡一直有一種各司其職、平靜安穩的氛圍,沒有差遣、使喚、催促和勞務分配上的抱怨,若問我何以得之?我會認為歸功於規律的步調、生活型態的共識,和互敬互愛的心意。
規律的步調,一切日常按部就班,每日操練,無須他人提點就會養成習慣和負起責任,於是相處中不會有差遣、使喚或催促;對生活有共識,朝著共識的方向來過日子,就會產生不為他人的期待,是為邁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前進而發自內心的自律,那麼,家人就無須相互要求;家人能互敬互愛便不會把自己的付出當施恩,把受惠當成理所當然,於是能看見家人的付出,心生感謝,也能把貢獻己力視為分內的責任。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是我家的唸經法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